1. <th id="9finr"><pre id="9finr"></pre></th>

    <ol id="9finr"><object id="9finr"><blockquote id="9finr"></blockquote></object></ol>
        <rp id="9finr"></rp>
      1. <button id="9finr"><object id="9finr"><menuitem id="9finr"></menuitem></object></button>

      2. ?

        劃重點!2023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報告,2023年這么干!

        發布時間:2023-01-16 10:04:11     點擊次數:435

              微信圖片_20230116101112.jpg

        1月5日,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面總結應急管理取得的新的歷史性成績,闡明新時代新征程應急管理使命任務,部署2023年及今后一個時期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也是應急管理系統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應急管理系統嚴格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頂住了疫情不確定性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對安全生產造成的沖擊,頂住了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事件多發頻發重發的沖擊,取得新的歷史性成績。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是對應急管理系統上下2022年奮勇拼搏的最好注解:全國生產安全事故、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三個雙下降”,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7.0%、23.6%。全國自然災害受災人次、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與近5年均值相比分別下降15.0%、30.8%、63.3%、25.3%,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創新中國成立以來年度最低。

        以超常規手段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

        安全風險防范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應急管理系統上下堅持底線思維,始終繃緊神經,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防范化解風險,以超常規手段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安全風險防范取得新成效。

        ——從嚴壓實安全防范責任。部署實施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開展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統籌推進省級政府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以及國務院安委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考核,壓實地方黨委政府防災減災救災主體責任。成立?;钒踩珜I委員會,健全海上石油安全監管機制。對33起較大和典型事故掛牌督辦、督促提級調查,對事故和森林火災多發的省份和行業主管單位嚴肅約談,開辟“安全生產曝光臺”。針對電動自行車、玻璃棧道和海上風電等新業態新風險,厘清部門監管職責。

        ——從嚴開展安全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聚焦重點行業領域,深入推進煤礦治本攻堅、非煤礦山集中攻堅和尾礦庫安全治理,全面開展?;钒踩L險集中治理和化工產業轉移、化工園區、化工老舊裝置、大型油氣儲存基地等風險整治,全面完成工貿“鋼8條”“鋁7條”“粉塵6條”重大隱患和重點事項“清零”任務,統籌推進打通“生命通道”、高層建筑、大型綜合體等消防專項治理,開展貴州專項督導幫扶,有效化解一批重大風險隱患。發揮安委會職能作用,推動深入開展全國城鎮燃氣安全排查整治、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商漁共治2022”等專項行動,督促加強民航、經營性自建房、環保設施等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有力扭轉了重特大事故反彈局面。全面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專項檢查和綜合督查,強化各大流域汛前檢查,嚴密組織野外火源治理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強化了源頭管控。

        ——從嚴堅守安全發展底線。優化煤礦產能核增政策,有序釋放先進產能,開展煤礦采掘接續、露天煤礦邊坡治理等專項監察,督促“一礦一策”制定安全措施,嚴厲打非治違,服務能源保供大局。深入開展重點縣、重點企業?;钒踩a和有限空間作業專家指導服務,大力推進煙花爆竹轉型升級集中區建設。推進分類分級精準化執法,加強執法監督,排查整治運動式逐利式執法,提高基層執法能力。

        戰洪澇 抗地震 滅山火 化危機

        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一年來,面對極端災害天氣增多和特大事故反彈的嚴峻形勢,應急管理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累計組織185次應急會商,啟動89次應急響應,派出114個工作組深入一線,戰洪澇、抗地震、滅山火、化危機,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全面強化應急準備。完善多部門聯合會商研判機制,建立氣象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督促各地建立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加強重點地區震情監視跟蹤和防范應對準備督導,開展“應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區抗震救災實戰化演習,持續解決“斷、亂、慢”問題。實施森林滅火“北機南調”、“北兵南用”,提前預置隊伍和裝備,優化力量布局。統籌推進各類應急預案制修訂工作。

        ——全力應對極端災害。去年降水南北多、中間少,多地高溫突破歷史極值,洪澇、干旱、森林火災多發重發。應急管理系統加強統籌協調,把人員轉移避險擺在突出位置,科學高效組織搶險救援,堅決打贏珠江流域性洪水、遼河支流繞陽河決口、青海大通山洪等搶險救援突擊戰,堅決打贏重慶、湖南、廣西、江西等南方地區森林防滅火攻堅戰,全力組織抗旱救災。面對突如其來的四川瀘定6.8級地震,應急管理系統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派出精銳力量,千方百計搜尋失聯人員,不放過一絲希望。精準開展救災救助工作,商財政部下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110.65億元,會同糧儲局調撥中央救災物資7.3萬件。

        ——全力應對重特大事故。有力完成東航墜機、湖南長沙自建房倒塌、河南安陽火災等急難險重救援任務,有力應對貴州三河順勛煤礦頂板、廣東茂名石化火災、云南鶴慶在建高速隧道塌方、云南富盛煤礦頂板等安全生產事故。

        主動適應新形勢新挑戰  加快補短板強弱項

        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年來,應急管理系統主動適應新形勢新挑戰,加快補短板強弱項,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邁出新步伐。

        ——突出全災種大應急加快完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成國家應急指揮總部,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開工建設5個。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一批新特裝備投入使用。租購并舉大力破解“有沒有滅火大飛機”難題。持續加強自然災害工程搶險救援力量建設,新建國家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11支、總數達到102支。健全社會應急力量參與搶險救援救災現場協調機制,2300余支4.9萬余人社會應急隊伍納入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突出重點災種重點領域加強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優化完善地震監測臺網,地震預警網實現重點地區全覆蓋。建成全國森林火險預測預報系統?;就瓿傻谝淮稳珖匀粸暮C合風險普查,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平穩運行。推動全國近8成煤礦完成“電子封條”建設和聯網。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覆蓋7成以上“頭頂庫”。?;凤L險監測預警系統迭代升級全面應用。18個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試點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水電氣熱橋等城市生命線安全納入監測預警。

        ——突出實戰應用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國家應急指揮平臺功能進一步完善,應急指揮調度、決策輔助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集中攻關研制防汛查險搶險、森林滅火等急需裝備,高原型大載重無人機投入森林滅火實戰應用,無人機空中應急通信平臺具備24小時不間斷通信保障能力。召開全國礦山智能化建設和安全發展推進會,以標桿示范帶動礦山智能化全面發展。

        ——突出問題導向加快健全應急管理法治體系。印發實施全面加強新形勢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有關文件。最高法、最高檢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钒踩?、煤礦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立法工作加快推進,制定實施礦山、?;返葌鹘y行業領域新風險防范、新業態新領域消防安全、安全生產專業隊伍建設、社會應急力量建設等一批標準規范,印發實施“十四五”國家安全生產、綜合防災減災、消防工作等12項專項規劃。

        抓基層 強基礎 筑防線

        在強基固本上持續發力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年來,應急管理部堅持抓基層、強基礎,充分調動地方工作積極性,在強基固本上持續發力,基層基礎工作和國際合作再上新臺階。

        ——強化基層應急管理守牢前沿陣地。配合全國政協開展雙周協商座談,推動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積極推廣各地經驗做法,如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專門安排事業編制設立實體化基層消防所,帶動全國掛牌成立1.4萬個鄉鎮街道消防站所、明確6.3萬名工作人員。命名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642個,帶動各級創建命名地方性綜合減災示范社區1322個。

        ——強化社會參與筑牢人民防線。精心組織全國“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日”“消防宣傳月”等集中宣傳,常態化開展安全知識科普宣傳“五進”活動。全國災害信息員隊伍穩定在100萬人以上?!叭珖踩a舉報系統”和微信小程序上線運行。

        ——強化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災害管理合作部長論壇、第二屆中國—東盟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第三次金磚國家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第十二屆中歐安全生產對話,對國際重大災害提供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首次牽頭組建中國政府專家組赴巴基斯坦提供防災減災救災支持。

        2022年應急管理工作成績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應急管理改革發展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年來,我國應急管理事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走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新路子,實現了四個“之變”,即體制之變、機制之變、力量之變、成效之變。2018年以來的五年,全國年均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比前五年均值分別下降54.3%、76.4%、23.0%;2022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比2017年分別下降52.3%、46.9%。


        (信息來源:應急管理部)

        vr安全體驗,vr電力培訓,電力vr培訓廠商,vr仿真電力培訓,vr電力安全,電力安全培訓vr,vr應急培訓,vr應急處置,電力VR,電廠vr電力培訓,VR安全體驗館,AR電力,MR電力,電力安全培訓,事故體驗,有限空間安全,現場急救VR

        国产最新久久久久精品